八部天龙白龙马的级别属于八部天龙之一。
“八部天龙”,又称为天龙八部、龙神八部、八部众,这些名词出于佛经。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、比丘等说法时,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。八部天龙包括八种神道怪物,因为“天众”及“龙众”最为重要,所以称为“天龙八部”。
在《西游记》中,白龙马最后被封为“八部天龙广力菩萨”。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的玉龙太子,小说并未提及其名和法名。在原著中被称为“玉龙三太子”,并没有“小白龙”这一称呼。电视剧《西游记后传》中称其名为敖烈。
因纵火烧了龙宫殿上玉帝赐的明珠,犯下大罪被送上剐龙台处死,后被观世音菩萨救下,命其在蛇盘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经,后误食唐僧坐骑白马。
被观音菩萨收服后,锯角退鳞,幻化为龙马代替原坐骑承载唐僧去西天取经。后功德圆满,加升中职正果,被赐封为“八部天龙马”,属于天龙八部众之一。而众佛佛位中称之为“八部天龙广力菩萨”。
八部天龙分别是:
1、天众
即指天神,又称提婆族。佛教中,天神地位并非至高无上,只不过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。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,天神也是要死的。
天神临死时有五种症状:衣裳垢腻,头上花萎,身体臭秽,腋下汗出,不乐本座(或者说是“玉子离散”),这就是所谓的“天人五衰”,是天神最大的悲哀。
2、龙众
“龙众”中的“龙”,跟我国传说中的“龙王”或“龙”不同,主要生活在水中。我国“龙”的历史已经被推到8000年前,就时间来说,应该是我国的龙文化被印度吸收。
佛经中有五龙王、七龙王、八龙王等等名称,古印度人对龙非常尊敬,认为水中生物以龙的力气最大,因此尊称德行崇高的人为“龙象”,如“西来龙象”指从西方来的高僧。
3、夜叉
是梵文的音译,意译为“能啖鬼”、“捷疾鬼”、“勇健”、“轻捷”等。佛教中,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,护众生界。在古印度神话中,夜叉是一种半神,有关其来源,说法不一。
4、乾达婆
是香神或乐神。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,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。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。
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,体态丰满,飘带飞扬,凌空飘荡,极为优美。在印度神话中,乾闼婆是不吃酒肉,只寻香气作为滋养,身上发出香气的神,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,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。
5、阿修罗
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。佛教经籍称阿修罗为“非天”或“劣天”,意思是无端挑起战争,男极丑女极美,他与鬼蜮有相似之处,却不是鬼蜮;
他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,却不是人。他是一种非神、非鬼、非人,又极端丑恶的怪物。据佛教传说,阿修罗与帝释天是冤家对头,总是互相争斗不休。
6、迦楼罗
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,众鸟之王。其形象为半人半鸟,生有鹰首、利爪和喙,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。佛经中称为金翅鸟,妙翅鸟,顶颍鸟,食吐悲苦声等,
而受此影响的中国神话中也诞生了一种金翅大鹏鸟,传说岳飞就是金翅大鹏鸟转世的。迦楼罗居住在四大洲的大树上,浑身金光闪闪,翼展竟有三百三十六万里之长。
7、紧那罗
也被称为歌神、歌乐神、音乐天。原为印度神话中的神仙,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中的歌神。据《罗摩衍那》所述,为人躯马首,或马躯人首,又说为人首鸟躯。
据《华严经探玄记卷二》载,紧那罗外形像人,但头顶长一角,人见人疑,故也称为疑人、疑神。紧那罗拥有美妙的歌喉,还善于舞蹈,是帝释天的执法乐神。
8、摩呼罗迦
大蟒神,人身蛇头.善于演奏乐器,同时也力大无比。
作为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,《天龙八部》一直深受广大武侠迷喜爱,既然是武侠小说,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免不了要对书中人物的武功高低进行一下比较,不过《天龙八部》全书的时间跨度比较长,书中人物的武功也不是一成不变,所以在讨论武学排名的时候,我们要以这个人物在书中的武力巅峰为标准。
第一名:扫地僧、第二名:乔峰、第三名:虚竹、第四名:段誉
扫地僧的武力水平毋庸置疑是书中最高的,他能够一招就将慕容博打成假死状态,慕容博甚至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。鸠摩智曾使用无相劫指偷袭扫地僧,被扫地僧用三尺气墙轻易化解,也就说鸠摩智连与扫地僧过早的机会都没有。慕容博和鸠摩智都是书中的超一流高手,但是他们在扫地僧面前可以说毫无招架之功,所以说将扫地僧排在第一位,应该没有什么问题。
乔峰在书中比较特殊,他是整部《天龙八部》中的灵魂主角,但是他却一直没有什么奇遇,不过金庸先生给了乔峰一个特殊的被动技能,那就是“遇强则强”,按照书中的设定,乔峰是一个武学奇才,他有两个师傅教他武功,但是他的武学早早的就超越了这两位师傅。乔峰的实战能力极强,在聚贤庄的时候,他没有使用拿手的武功“降龙十八掌”,而是靠着一套人人会练的“太祖长拳”,打得天下英雄无人能够近身,这样的实战能力,当之无愧排在第二位。
虚竹最强的时候是在全书的最后阶段,最后一张的时候,虚竹基本上学会了《天龙八部》中的所有高级武学,比如小无相功、天山折梅手、天山六阳掌、降龙十八掌、打狗棒法,同时他的身上还拥有无崖子、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三个人的毕生功力,这时候的虚竹唯一的弱点就是经验不足,但即使如此,当时的武林也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他造成威胁了。
段誉和虚竹一样,都是奇遇型的男主角,少室山之战的时候,经过乔峰的指点,加上与慕容复的生死战积累了经验,当时在场的段延庆和鸠摩智甚至认为段誉:“只须有高人指点,稍加习练,便可成为天下第一高手”。不过段誉的心思一点都不在武学之上,直到全书最后,武功水平也没有发生什么质变,算是有些辜负了他的那些奇遇。
第五名、第六名:萧远山、慕容博
之所以将这两个人排在并列的位置,主要原因是两个人的巅峰武力值基本上难分伯仲,在当年雁门关大战的时候,萧远山的武功是远高于慕容复的,但是由于萧远山在这一战中受到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,书中写此后萧远山几年里都不会与人说一句话,可见他的精神世界已经出现了问题,所以武学也一直没有什么进步。而这个阶段,慕容博却一直在不停进步,在少室山的时候,旁人眼中两个人是难分高下的,所以将两个人并列。
第七名:鸠摩智
鸠摩智最亮眼的表现还是在开场的时候,他一个人挑战天龙寺,但是由于很多人看的是影视作品,所以对一些细节并不了解,实际上按照书中的描述,当时天龙寺的群僧只能用六脉神剑的武功,而他们是在一天前才学习的六脉神剑,所以如果天龙寺群僧用的都是自己的看家本领,鸠摩智真的不见的能够占据上风,当时不管怎么说,鸠摩智确实是赢了,并且在后面的少林寺中,他也发挥非常出色,要不是虚竹出手,没准他还真的能一个人战败少林寺玄字的所有僧人。
第八名、第九名、第十名:无崖子、天山童姥、李秋水
逍遥三老的武功一直很难判断,因为他们是一条单独的故事线,独立于天龙八部的主流武林,三个人都没有与中原武林的超一流高手有过交战记录,所以说他们的上限到底在哪谁也不知道,只能说他们的下限最低就是在这个位置。
第十一名:游坦之、第十二名:丁春秋、第十三名:段延庆
游坦之也是一个奇遇型的人物,但是他一直没有得到过高手的指点,他的那些拳脚功夫还是靠阿紫传授的,不过游坦之的内力确实是厉害,丁春秋在先打了他四掌的情况下,第五掌还是被他震的退了一步,强如乔峰在与他交手的时候,也是感觉不好对付。
丁春秋的武功其实并不算太高,他在与玄苦比拳脚功夫的时候,被玄苦打中了两拳,但是丁春秋的毒实在是让人头疼,很多高手之所以觉得他难对付,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无法对付他的毒功,甚至鸠摩智见到他的毒功都觉得要联合段延庆和慕容复才能够取胜。
段延庆在开篇的时候与段正明水平接近,段正明认为尽管段延庆的武功高于自己,但是由于他身体有残疾,所以真正动手的时候,自己应该能够取胜,段延庆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,但是到了全书的最后,段延庆的武功突飞猛进,居然一个人能够战败慕容复和他的四大家将,确实是让人感觉出乎意料。
第十四名、第十五名:玄慈、神山上人
受电视剧的影响,很多人都觉得玄慈的武功不高,但实际上少林的武学一直有一个特点,都是靠相应的内力来催动招数,所以往往年纪越大,内力越强,能够使出的招式也就越精妙,玄慈的武功从雁门关事件到后来的少林之战,一直在进步,实力越到后面越不容小觑,而神山上人是书中明确写出与玄慈不分伯仲的人物。
天龙八部剩余人物分档
以上就是小说《天龙八部》之中排名在前十五名的高手,由于书中的人物实在太多,而很多人物出场之后并没有相互的交手记录,所以接下来将剩余人物根据书中表现出来的水平分为几个档次。
第十六档:枯荣、苏星河
第十七档:天龙寺四本、段正明、玄悲、玄难、玄苦
第十八档:慕容复、黄眉僧、玄因、玄寂、玄渡
第十九档:余婆、玄止、段正淳
第二十档:卓不凡、康广陵、不平道人、崔绿华
第二十一档:摘星子、赵钱孙、谭公
第二十二档:高升泰、邓百川、安洞主
第二十三档:摩云子、叶二娘、公冶乾
第二十四档:乌老大、南海鳄神、谭婆、白世镜、包不同、大理三公
第二十五档:丐帮四大长老、风波恶、云中鹤、函谷八友(康广陵除外)
第二十六档:云中鹤、全冠清、钟万仇、大理四大护卫
第二十七档:刀白凤、秦红棉
第二十八档:阿紫、木婉清
第二十九档:左子穆,辛双清,司空玄
第三十档:其余武林帮众
以上就是小说《天龙八部》中所有出场人物的排名,由于这部书的出场人物众多,很多人并没有一对一的交手记录,并且书中人物的武功高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往往在交手的时候由于一些客观因素,不能完全体现出自身水平,所以很难对其进行精确无误的比较,以上排名也只是排出了一个大概的位置,每个人还会有些上下浮动的空间。
“天龙八部”是佛经中常见的“护法神”。 天、龙、夜叉、乾闼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侯罗伽
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,故称。
天,梵语deva,包括三界的诸天,天即神,著名的大梵天(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),又名帝释天(可参见“诸天”条)。
中国古代把“龙”列为“四灵”之一,印度人称“龙”为Naga(那伽),形态与中国土生的“龙”略有区别,似是摩竭鱼(鲸鱼)与中国龙的混合物,佛经上称“龙力不可思议”,并有不少龙王护法和故事。如释迦太子降生时,九龙吐水,为他灌顶。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,专司兴云降雨.
其他六部众为:夜叉:勇健、轻捷,如守护佛寺山门的执金刚夜叉,毗沙门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将军。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,在古印度神话中,夜叉是一种半神,有关其来源,说法不一。据《毗湿奴往世书》所述,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,双方通常相互敌对。夜叉与罗刹不同,对人类持友善态度,因而被称为“真诚者”。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,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。
乾闼婆:意为“寻香”,吸香气为食,从属于天帝释,能凌空作乐。是香神或乐神。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。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,体态丰满,飘带飞扬,凌空飘荡,极为优美。
阿修罗:意译为“非天”,身大好斗。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。他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,却不是人。据佛教传说,阿修罗与帝释天是冤家对头,总是互相争斗不休。因为是与天神对立的最高恶魔,被逐出天界,居于弥卢山洞窟中,曾多次与天神恶战,但皆处于劣势。
迦楼罗:居住在四大洲大树上的金翅鸟神,双翅展开有三百多万公里。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。
紧那罗:歌神,帝释属下,似人而有头角。据《罗摩衍那》所述,为人躯马首,或马躯人首,又说为人首鸟躯。
摩睺罗伽:莫呼洛迦,译作大腹行、大智行、大智腹行、大蟒、大蟒蛇、大蟒神。《维摩经略疏》卷二云∶摩侯罗伽,此是蟒神,亦云地龙,无足腹行神,即世间庙神,受人酒肉悉入蟒腹。毁戒邪谄,多嗔少施,贪嗜酒肉,戒缓堕鬼神,多嗔虫入其身而唼食之。此以摩侯罗伽为无足、腹行之蟒神。在新译《华严经》卷一〈世主妙严品〉中,曾举出善慧、清净威音、胜慧庄严髻、妙目主、如灯幢为众所归、最光明幢、师子臆、众妙庄严音、须弥坚固、可爱乐光明等无量摩侯罗伽王之名。又,《慧琳音义》卷十一云(大正54"374c)∶‘摩休勒,(中略)是乐神之类,或曰非人,或云大蟒神,其形人身而蛇首也。’ 此外,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,北边安有三尊摩侯罗伽。其中央一尊,两手屈臂,作拳舒头指当胸,竖左膝而坐;左方一尊,戴蛇冠,坐向右;右方一尊,两手吹笛,面向左。
大蟒神,人身蛇首,乐神。《卢至长者因缘经》谓:“尔时四众,天龙八部,四众围绕,王及大众,五体投地,为佛作礼。”
天龙八部佛教中常说的天龙八部,又叫“龙神八部”、“八部众”,是佛教八大护法神,数量很多。具体如下: 一、天众。“天”就是神。著名的护法二十诸天的大梵天、帝释天、四大天王、韦驮、阎王等皆是。二十诸天常被供奉在大雄宝殿两侧,如杭洲的灵隐寺。在佛教中,天神并没有超脱生死轮回,仍有堕入恶道的可能,因为他们仍和人、畜生处在同一个大的等级上。 二、龙众。佛经上说,有无数龙王,专管兴云降雨。这与中国的龙王传说十分相似。作为佛教护法神的龙众,有人大龙王、十六龙王等。 三、夜叉。半神,夜叉与罗刹同时从生主补罗私底耶或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。双方通常相互敌对,夜叉与罗刹不同,他们对人类持友善态度,因而被称为“真诚者”。 四、乾闼婆。是香神,又是乐神,多达6000多位。他们在佛面前弹琴唱赞歌时,“三千世界皆为震动”。这是佛国的中央民族乐团。 五、迦楼罗。就是金翅鸟神,大得不得了,两只翅膀张开,就有336万里!他以蛇为食,可除掉世间各种毒蛇,益于众生。中国的神魔小说中,把他说成是在佛爷头上护法的大鹏金翅鸟。 六、紧那罗。歌神。与乾闼婆各有分工,干阅婆专管演唱俗乐,是流行歌曲音乐家,紧那罗则专门演奏法乐,是专业音乐家。 七、阿修罗。阿修罗原是印度远古诸神之一,被视为恶神,属于凶猛好斗的鬼神,经常与帝释天争斗不休。说它是天神,却没有天神的善行,和鬼蜮有相似之处。说它是鬼蜮,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。说它是人,虽有人的七情六欲,但又具有天神、鬼蜮的威力恶性。因此,它是一种非神、非鬼、非人,界于神、鬼、人之间的怪物。其容貌丑陋,后被佛教收为护法。 八、摩侯罗迦。佛教传说中拥有蛇的神,是大莽蛇神,人身蛇的头,又称作地龙,是佛教神祇的天龙八部之一。该神原本是腹行类,但由于其智力较低而无知,反而能得道挽回前因,摆脱腹行类的命运,脱胎换骨成为神祇。大蟒神也被吸收为护法神。 以上八部分,以天众和龙众最为重要,故统称“天龙八部”。
有话要说...